发布者:工程管理硕士项目部 时间:2024-06-28 15:02:30
sustainable approaches and tools(以下简称sat)课程,是华东理工大学-柏林工业大学中德双学位mem项目的核心课程之一。这门课程主要讲述了什么是可持续,实现可持续的方法有哪些,为什么在工业生产和人类活动中要注意可持续。柏林工大的授课教师结合国内外的案例,以及小组演讲和课题讨论,逐步带领我们学习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和实践应用。
课堂概览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使得我们深刻地意识到了地球存在的危机,意识到了可持续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并且通过模拟工厂、利用影响-利益关系图,分析出可持续发展对每个利益相关方的重要性。以及利用后来课程涉及到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切实感受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些方法和理论将对我们的日常工作带来有效的改善。
学习速递
钟睿(2022级中德双学位mem班)
通过sat的课程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一个环境议题,更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挑战。dr. e.strecker的讲解让我认识到,实现可持续性需要我们跨越学科的界限,综合考虑代内和代际的公平,以及在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
课程中提到的三重底线和可持续性模型,强调了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我们必须保护自然环境并促进社会公正。这不仅是一种责任,也是确保未来世代能够在一个健康、繁荣的世界中生活的关键。
此外,sat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设计,体现了教育在推动可持续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介绍历史背景、自然框架、商业实践和最新工具,课程旨在培养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专业人士。这让我意识到,作为个体,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出选择,为实现更加可持续的未来贡献力量。
仲惠忞(2022级中德双学位mem班)
在经济与政策全球化的浪潮下,可持续性的理念日益受到瞩目。学界正致力于探索如何通过普及现实生活中的可持续实践,更有效地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strecker博士的《可持续方法与工具》课程,深入剖析了可持续发展中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维度的相互关联与影响。这门课程巧妙地将理论知识传授与小组实践活动相结合,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应对来自各个层面的挑战。通过学习,同学们掌握了许多前沿的可持续方法和工具,为将这些理念融入企业实际的可持续管理之中,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提供了有力支持。
刘小梅(2022级中德双学位mem班)
因为所从事行业的原因,对于可持续发展、产品的可持续性等话题我个人平时也比较关注。非常幸运有机会跟dr.e. strecker教授面对面学习sat(sustainable approaches and tools)这门课程,学习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知识和工具应用。sat课程不仅涉及到了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背景,tbl (triple bottom line)、sd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等核心概念,还深入探讨了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于企业运营和日常生活中。
课程中关于sdg(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讲解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全球范围内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追求。这些目标不仅涉及减贫、饥饿消除、健康改善等传统领域,还包括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全球性问题。在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方面,教授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企业如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环境和社会责任,其中包括了可持续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以及如何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来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关于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同学们通过选择不同的话题分组展开讨论,畅想100年后日常生活中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比如,vr旅游、太阳能房屋等。
理论讲解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讨论课程内容。工具应用环节则让我们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了我们的实践水平。课题汇报环节则锻炼了我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将学习成果与他人分享。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不仅深入理解了可持续发展的多维价值,还明白了esg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我相信,这些知识和技能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使我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和机遇。
胡运武(2023级中德双学位mem班)
sat课程主要讲述什么是可持续、实现可持续的方法有哪些、为什么在工业生产和人类活动中要注意可持续。老师结合国内外的案例,以及小组讨论、课题讨论,逐步带领我们学习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意识到地球存在的危机,意识到可持续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了解到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并且通过模拟工厂和利用影响-利益关系图,分析出可持续发展对每个利益相关方的重要性。以及利用后来课程涉及到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切实感受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些方法和理论将对我们的日常工作带来有效的改善。
武亮亮(2023级中德双学位mem班)
这门课程采用了讲课和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即学即练,使得学习过程更为生动有趣。教授不仅向我们介绍了各国制造业主流发展趋势,还鼓励班级内各行业同学分享中国该行业的发展情况,促进了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令人钦佩的是,尽管教授已经年过七旬,但她依然精力充沛、思维敏捷,给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楷模。这门课程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还激发了我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探索。